净零碳城市丨武汉:老工业基地突破低碳转型瓶颈,抢抓两大碳市场建设机遇-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净零碳城市丨武汉:老工业基地突破低碳转型瓶颈,抢抓两大碳市场建设机遇-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发布时间 2024-04-07 20:46    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14097    当前位置: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 要闻 > 内容

编者按:

未来,城市竞争比拼的不只是经济实力,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竞争的关键一点就是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因此中国城市迈向净零碳是必然的趋势。

中国城市向净零碳发展,面临国内国外的双重推动力,既有压力也有动力,这也是城市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良好机会。

为了对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有更深入、直观的认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了深圳、西安、杭州、武汉、成都等城市,呈现中国城市迈向净零碳的现实路径。本期,我们聚焦武汉这个老工业城市,了解一座产业结构偏重的城市如何以工业降碳为突破口,探索绿色低碳转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文汐 武汉报道 武汉泛洲中越合金有限公司的工厂内,数台智能叉车在立体仓库前有序作业,运转生产铜合金产品所需的物料。经过原材料熔炼铸造、挤压、探伤、冷变形、机加工到包装后的铜合金产品,将从这里销往世界各地。

据武汉泛洲中越合金有限公司总经理薄一峰介绍,公司在2023年投建使用智能立体仓库,在提升准确率和出货速率的同时,智能立库每年可减少3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公司在车间使用的agv小车和智能叉车,也减少了传统物料运输工具的二氧化碳排放。

不仅如此,公司以2021年为基点,设立了净零碳目标,到2030年将减少30%的碳排放,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为达成这一目标,主要采取环境友好材料研发、再生材料循环利用、制造过程节能降耗和低碳绿色物流四条路径。

2023年,泛洲中越合金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与此同时,武汉的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达到50家,超额完成了2022年定下的目标。

近年来,武汉以产业降碳作为突破口,围绕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一系列探索。

武汉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武汉实施碳达峰行动主要从控制碳排放增量、减少碳排放存量、中和碳排放三条路径展开,并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增效、工业深度减碳、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城乡建设绿色低碳、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碳汇能力巩固提升等行动。计划到2030年,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完成省下达目标,顺利实现碳达峰目标。

以工业降碳为突破口

武汉曾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钢铁、汽车、化工、冶金、光电子、纺织、造船等完整的工业体系。产业结构偏重,在过往很长一段时间里导致武汉能耗、排放等问题严重。

2018年,《武汉市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印发,提出到2022年,武汉市碳排放量基本达到峰值,碳排放量控制在1.73亿吨。这让武汉成为了全国最早一批明确提出碳排放峰值量化目标的城市,也是最早明确碳达峰路线图的城市之一。

2021年,武汉在碳达峰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印发《武汉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评估工作方案》,划定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重点领域编制碳达峰评估报告。

梳理武汉相关政策文件可以发现,工业成为武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最重要的突破口。例如,《武汉市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中便明确,到2022年,基本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要求通过实施产业低碳工程,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智能制造产业产值达到4000亿元,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位于武汉经开区的智能制造产业园是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制造业集聚区,近年来,园区进一步增加了对碳排放削减和达峰工作的投入力度。

据智能制造产业园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在实施“腾笼换鸟”、探索“工业上楼”的基础上,园区一方面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培育出一批国家级绿色工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绿色制造企业、“无废工厂”,让存量主体提质增效。另一方面,打造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的“双新”产业集群,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引进培育一批新质生产力代表企业,让增量主体发展壮大。

湖北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便是在武汉经开区智能制造产业园诞生的国家级绿色工厂之一。据该公司总经理胡前明介绍,近四年湖北太古可口可乐通过各节能项目节省了用电量180万千瓦时和天然气使用量101520立方米,共减排2000吨二氧化碳当量以上。

根据规划,太古可口可乐计划到2030年核心业务的绝对碳排放量以2018年为基准削减70%,价值链绝对碳排放量削减30%。

作为一家饮料企业,太古可口可乐探索绿色低碳同样从“水”着手。例如,在降低水耗方面,公司于2021年对水处理车间工艺改进,水处理碳缸砂缸由从前的手动控制升级为自动控制,水处理方法由原来的直接渗透法改为反渗透水处理系统。同时,公司建设了冷却塔水循环系统,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回用水系统、冷凝水回收系统、中水回用系统等,水的重复利用率得到提升。另外在能源方面,工厂用电场景已经率先实现了100%绿电。“我们招标员工班车都要求必须是电车。”胡前明表示。

2023年,武汉泛洲中越合金有限公司由湖北省级绿色工厂晋级国家级绿色工厂。

“我们每年都会做温室气体碳核查和产品碳足迹。”薄一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公司装配了能源在线监测平台,具备碳核查、节能诊断、能源审计和能源管理体系。通过系统用能在线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能源设备优化,来实现公司每年能源利用率提升的目标。

结合武汉市的碳达峰路径,公司也制定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计划。在去年投资引进了一条高端挤压生产线及其配套设备,项目建成后公司挤压环节年能耗降低8%,预计每年减少10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接下来,我们还计划在工厂内打造生态花园,以废弃物作为主要建材,实现厨余垃圾转化为肥料的生态循环,这也是我们追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薄一峰表示。

2022年3月印发的《武汉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方案》提出,推进工业绿色升级,加快实施钢铁、电力、石化、建材等行业绿色化改造,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到2025年,累计创建30家“绿色工厂”。

截至目前,武汉已经超额完成了这一目标。根据1月5日工信部发布的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武汉共24家企业入选绿色工厂,累计绿色工厂总数达50家。

武汉经开区智能制造产业园负责人表示,武汉获批国家和湖北省低碳城市试点和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并出台系列政策、开启专项工作,在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上作出了示范性、推广性和可复制性的探索。同时,追求绿色高质量发展、倡导低碳环保生活的理念已成为普及共识。同时,武汉作为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规模千万以上、土地面积广阔,要实现更有广度和深度的绿色发展还有一段距离,武汉仍面临兼顾经济增长、绿色转型和社会福利的挑战。

深化碳市场建设

武汉曾在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中前瞻性地布局了碳市场建设。其中提到,推进低碳市场化机制建设,争取国家碳排放权交易登记注册系统落户武汉。在将七大行业中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纳入省碳排放配额管理企业范围的基础上,争取将范围扩大到5千吨标准煤及以上企业。

争取国家碳排放权交易登记注册系统落户的目标在2021年7月成为现实,生态环境部组织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结算系统(下称“中碳登”)落户武汉武昌区。武汉武昌区同时成为了湖北碳市场“湖北碳交中心”和全国碳市场“中碳登”两大市场运营机构的落地承载区。

2022年8月,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的通知》,武汉市武昌区赫然在列,成为了湖北省唯一纳入全国首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的地区。

与此同时,两大碳市场的运行也取得了突出成绩。据了解,中碳登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机构。截至2023年底,中碳登服务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碳排放权配额4.42亿吨,累计成交额249.19亿元。

2011年起,湖北与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深圳等7个省市先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4年,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湖北碳市场2023年度成交量1118.39万吨,同比上升19.1%;年度成交额4.72亿元,同比上升13.9%;累计成交量3.88亿吨、成交额95.75亿元,分别占试点碳市场的42.7%、42.2%,年度成交量跃居全国试点碳市场首位。武汉市纳入省碳市场试点的企业为52家,行业主要涉及钢铁、水泥、玻璃、石化、化工、汽车制造、食品制造、设备制造等。

武汉释放深化碳市场建设的信号,也引起了当地企业的关注。薄一峰向记者表示,我们关注到湖北碳市场从降低纳入门槛和扩充纳入行业两方面推进了扩容工作,例如湖北碳市场之前的纳入门槛为年温室气体排放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如今这一门槛降至1.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公司测算的2022年碳排放量约为7500吨,还没有达到纳入门槛,但我们也在持续关注。”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碳市场建设方面,武汉一方面配合做好国家、省碳市场控排企业的数据报送、履约等工作;另一方面,配合推进和深化碳市场建设,扩大碳市场试点覆盖范围。

“近年来,武汉工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交通、建筑和服务业领域碳排放量增速较快,面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产业转型及碳价上升带来的诸多挑战。因此,生态环境局以武汉为试点,开展了武汉市碳交易覆盖范围扩展研究和企业碳排放摸底调查等工作。”上述负责人表示。

为进一步推进碳市场建设,武汉随后开始探索碳普惠体系建设。2023年4月印发的《武汉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探索形成10个以上碳普惠方法学和碳减排场景评价规范,招引落地20家以上碳普惠技术服务机构,开发构建50个以上重点领域碳减排项目和场景,建立有效的激励及推广机制,争创国内一流的碳普惠发展先行区。

例如,今年的汉马便践行了碳普惠的理念,号召广大跑友对参赛服、参赛包、完赛包等物资进行循环利用,汉马参赛服以100%环保材质的新光环保纱为主要材料,每一件参赛服可减碳178克。同时,赛会展台搭建优先采用可重复利用的拼装型材料和环保材料,降低一次性材料使用率。

经华测认证有限公司核算,2024年的汉马赛事产生的碳排放量为1528.67吨。通过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捐赠核证自愿减排量和“武碳江湖”个人捐献碳普惠减排量的方式,对本次赛事产生的碳排放进行了碳中和。

探索构建碳普惠体系建设,加快推动了武汉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上述武汉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武汉推动碳普惠减排量纳入湖北碳市场试点,在2023年底完成了首笔湖北碳市场控排企业用碳普惠减排量履约,有效降低控排企业的履约成本,同时为碳普惠项目开发者提供“碳收益”,形成了碳普惠体系的激励闭环。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猜您喜欢
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 | 网站地图 | | rss订阅
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凯发官网入口首页的版权所有 备案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联系邮箱:linghunposhui@163.com   
网站地图